搜索
历史 奇闻 灵异恐怖 科学探索 未解之谜 考古发现
名城古迹 民间传说 民居工艺 吉日 结婚习俗 节日大全

杜甫真的饱死的吗?杜甫怎么死的

  在中国的历史上,杜甫主要是在唐朝时期的一名诗人,而对于杜甫也是被中国后世的人称之为诗圣,但是在最后,杜甫又是如何死的呢?饱死的?还是食物中毒死的?一起来看看杜甫真的饱死的吗?杜甫怎么死的吧。

杜甫真的饱死的吗?杜甫怎么死的

  被酒饭撑死的?

  杜甫是否真很的是被酒饭撑死的,这个的死因虽然说现代的人看起来都申可笑,但是也是有着一定的传统的权威之说了,也是因为是主要是在正史上而有着明确记载起来,从史料去看,其实在杜甫晚年时候也是因为是流离失所,被困河中,经旬无食。后来,也是到了耒阳县令贾氏知道后,直接把杜甫接了上岸,也拿出了白酒还有牛肉而纷纷招待杜甫,而对于杜甫来讲,太久没吃东西了,导致他肠胃不好,甚至就是难以承受起来,最后就直接消化不良撑死了。

  其实会在历史上的说法上最多的说法也就是这个了,其实也是可能是后人看他在晚年居然是流利了一辈子,也是想要让他而在最后的结局好一点,所以这个的说法也不是凭空想象而来的,都是会有相关的一句的。

  其实也是因为是一些后人描述的情况也是因为杜甫的船也因为是遭遇了大水而导致了困在了江上,直接一困都是十天了,。你想想,如果是一直不吃饭怎么办?而对于晚年的杜甫的处境,让我们真可想而知了。

  溺水而死?

  溺水?这个说话其实也是有很多的记载,其实最早记载的就是《杜拾遗补遗》。在这本记载中,也是有所写到:甫往耒阳,聂令不礼。一日,过江上州中,醉宿酒家。是夕江水暴涨,为惊湍漂没,其尸不知落于何处。但是,也是有些的人在看到了一些这个记载的错误了,因为唐玄宗都是在公元762就死了。但是杜甫的死是在770年的,那么为何记载中出现了诏天下求之呢,所以这个的说法都是明显的乱说的。

  食物中毒而死?

  这个的说法,也主要是现代的学者郭沫若而提出来的,而郭沫若其实也是主要是认为到杜甫也因为是在晚年的时候都是流离失所,后来到耒阳县,当地的县长都是认出杜甫给他送了一个牛肉和白酒,但是也是因为是杜甫一次吃都是吃不完了,但是也因为是在当时是夏天,牛肉也是容易会变质,如果变质的牛肉都是形成对人体的一个伤害,所以杜甫可能是吃了带毒的你肉而死的,但是,这些都是郭沫若猜测而已,也没有太多的说服力。

  人固有一死,有饿死、自然死、意外死或者谋杀死。而作为诗圣的杜浦,却是被撑死的,对于这个死因大家是否有着质疑的态度?而一直以来,关于杜浦的死一直都是意见不一,那么杜甫怎么死的,杜甫的死因真的是被撑死吗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杜甫怎么死的,杜甫的死因真的是被撑死吗

杜甫怎么死的,杜甫的死因真的是被撑死吗

  杜甫的死是否真的被撑死?

  常言道饥不择食,更何况面对美酒佳肴。快要饿疯了的杜甫当即一顿暴食狂饮,长时间隐忍的食欲是满足了,但可怕的危险也悄然而至。果然,他的消化系统承受不了如此突如其来的重负,当天夜里倒下后,再也没能起来。他被酒肉夺去了生命,史称饫死耒阳。现代医学认为,暴饮暴食酒肉极易导致急性胰腺炎发作,重症者可致死亡。由此推断杜甫死于重症胰腺炎也未可知。

  不过,饫死之说对这位诗坛领袖来说毕竟不好听,所谓饫死,说白了就是撑死。于是,人们便换个角度进行研究。史学大师郭沫若就提出了食物中毒说:聂县令所送的牛肉一定相当多,杜甫一次没有吃完。时在暑天,冷藏得不好,容易腐化。腐肉是有毒的,以腐化后24小时至28小时初生之毒最为剧烈,使人神经麻痹、心脏恶化而致死。并且在分析了杜甫当时的身体状况后得出结论:腐肉中毒致死不是不可能,而是完全有可能的。

  尽管郭大师的中毒致死说和传统的饫死说在致死原因上有很大不同,但并没否认杜甫死于喝酒吃肉。所以,长期以来,杜甫死于美酒佳肴一直是杜甫之死的主流说法。

  不过,学界也有另一种意见,指出新旧唐书对杜甫的死因记载皆沿袭唐人郑处晦的《明皇杂录别录》,而《明皇杂录》系笔记小说,它讲的故事,并不靠谱。认为杜甫是病死的,因为有人对杜甫的诗深入研究后发现,杜甫生前患有严重的消渴症糖尿病,正是这个甜蜜杀手夺走了杜甫的生命。然而病死说也是一种纯粹的推测,并无确凿的文献依据。看来,在没有科学定论之前,饫死之说还是不应该否定的,尽管它也有漏洞,但毕竟是上了正史的。

  这几种说法,究竟孰是孰非,各位应该有自己的评判吧!

  

  关于杜甫的死

  《新唐书》中记载:大历中,出瞿塘,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夕)卒,年五十九。

  后人描述的具体情形是,杜甫出四川沿水路前往郴州投奔亲戚,途经耒阳的方田驿时,遭遇大水,杜甫的孤船被困江上不得行走,一困就是10天。要说耽误点时间也不算什么,反正没急务公干,要命的是吃的没了,一顿两顿可以忍受,但几天不进食怎么受得了呢?老迈体弱的杜甫处境可想而知。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诗圣的不幸遭遇被耒阳县的聂县令知道了,这个地方父母官立即实施爱心救援行动,先从洪水中救出杜甫,再遣人给饥肠辘辘的他送来香喷喷的烤牛肉外加一坛白酒。估计聂县令对诗圣的饮食喜好有所了解,故而才能投其所好喝酒吃肉的确是诗圣平生的一大嗜好。

  

  

  杜甫的死因究竟是什么原因

  杜甫的死因历来意见不一。《旧唐书杜甫传》: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新唐书》本传记载: ... 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对于杜甫的死因作过专门的论述,他认为杜甫确是死于牛肉白酒,但不是饫死,而是中毒。

  根据唐人郑处诲的《明皇杂录》,说杜甫死于牛肉白酒。大历五年(公元770)夏天,杜甫因避兵乱到衡州。中途到了耒阳,恰遇大水,船只好泊在方田驿。因无食物,挨饿了十天左右。耒阳县令聂某得知后,送来了牛肉白酒。杜甫吃得过多,就在一个晚上死了。根据郭沫若先生的考证,说聂县令所送的牛肉一定很多,杜甫一次没有吃完。时在暑天,冷藏不好,容易腐化。腐肉是有毒的,杜甫中毒而死是完全有可能的。

  《读者》有一篇文章说,国内有个杜甫研究专家在国际上拥有一项独一无二的研究成果,他用了19年时间研究证明杜甫是吃牛肉死的,因此成为权威。

  (到底是是还是不是,没有《读者》,这里不知道对不对)

  在草堂影壁前,总统和夫人像其他游客一样也在此合影留念。之后来到大雅堂,希拉克在杜甫和李白相伴畅游的雕塑前长久伫立。喜读唐诗、对唐代文化研究很深的希拉克推崇李白杜甫,甚至还写过介绍李白的文章。他与导游姚菲探讨起杜甫的死因,总统说他从书上看到杜甫是吃牛肉喝酒致死的,姚菲委婉地纠正说,现在权威专家认为杜甫是死于消渴症(糖尿病。总统开心地笑了,说自己又学到了一些知识。

  杜甫是谁?相信大家都会在小学的时候也学过杜甫的诗,而对于杜甫对诗歌中的影响,也是很深远的,而最后也是让后人也是称之为诗圣,那么杜甫是谁?杜甫活了多少岁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杜甫是谁?杜甫活了多少岁

杜甫是谁?杜甫活了多少岁

  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活了多少岁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干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杜甫的轶事典故

  愤斥皇亲

  唐玄宗当政时期的唐王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一个大国。但就在这表面上看起来仍然强大的大国里,因上下其手等诸多原因,业已孳生着崩溃的征兆。终于唐王朝迅速走向倾覆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的发生。杜甫获悉这种情况后,觉得当权者不顾民生只顾自己享乐的做法,定然会导致国家的败亡;于是他便大为愤慨地挥笔写下后来被选进著名选本《唐诗三百首》的诗作,亦即题为《丽人行》的七言长篇古诗。该诗由于把杨家那炙手可热的奢侈生活作了大胆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成为一首名副其实的史诗;而人们还从中概括出一个成语炙手可热,用来表明气焰很盛,权势很大的那一号货色。

  死因之谜

  多少年来,杜甫给后人留下的最大疑惑是他的死因。文学、史学界针对杜甫的死因提出了五种死因:

  一、病死说

  翻阅莫砺锋、童强着《杜甫传》,关于杜甫的死,书中写道:冬天到了,诗人病倒了。病倒在行往衡阳的舟中。一颗巨星就在这无限的孤独、寂寞中陨落了。

  二、赐死

  此说最早出自于假冒唐朝李观的名义写的《杜拾遗补遗》。这种说法自提出后,后来历朝历代的学者对此说进行批驳,并明确指出此段文字中最大的问题,即文中提到唐玄宗在770年赐死杜甫,而唐玄宗死于宝应元年(762)。

  三、自沉于水而死

  此说源于伪托唐朝韩愈名义撰的《题杜子美坟》提出三贤(指屈原、李白、杜甫)同归一水的说法。三人怀沙自沉,这显然是一种没有丝毫根据的想象。

  四、食物中毒而死

  提出此说的是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郭沫若的这种说法同样具有猜测性,几乎没有文献作为依据纯属于个人的文学创作。

  五、消化不良而死

  杜甫的死和饥饿有着斩不断的联系,离开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围困,连续饿了9天(一说是连续饿了5天)。当地县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来,以牛炙(炙:烤肉)白酒招待他,难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因许久未进食,肠胃难以承受,最终因消化不良而死。

  

  

  杜甫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用杜甫自己的话来说,穷年忧黎元,是他的中心思想,济时肯杀身,是他的一贯精神。他拿这些来要求自己,也用以勉励朋友。他表彰元结说,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他对严武说,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他对裴虬也说,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正是这些进步思想,形成了杜甫那种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和胸怀开阔的乐观精神,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政治性最强的伟大诗人。当然,这和他的接近人民的生活实践也是分不开的。

  杜甫出生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具有悠久传统的官僚世家,家庭给予杜甫正统的儒家文化教养和务必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雄心。所以杜甫称做官是他们家族的素业世代相袭的职业,他的各种文化教养以及以后的种种行为都是在为追求仕途事业和为官行道相联系。如他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道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治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就是一种企望入仕,在仕途大业中实现自己治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抱负,即渴望在社会实际工作中建功立业,兼济苍生。三十五岁以前,是杜甫的读书和壮游时期。正当开元盛世,杜甫的经济状况也较好,这是他一生中最快意的时期。从二十岁起,他结束了书斋生活,开始了为时十年以上的壮游。在这长期的壮游中,杜甫接触到我们祖国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壮丽河山,不仅充实了他的生活,也扩大了他的视野和心胸,为他早期诗歌带来相当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望岳》诗可为代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正流露了诗人对一切事业(包括创作在内)的雄心壮志。但由于这种生活方式,不可能接近人民,深入现实,因此,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只是他的创作的一个准备时期。

  杜甫走向现实主义,是从第二期(三十五到四十四岁)十载长安的困守开始的。这是安史之乱的酝酿时期,当权的是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杜甫不仅不能实现他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而且开始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以至经常挨饿受冻:饥饿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悬百结。在饥寒的煎熬下,杜甫也曾经想到退隐,作一个潇洒送日月的巢父、许由,杜甫没有回避艰苦,还是坚决走上积极入世的道路。生活折磨了杜甫,也成全了杜甫,使他逐渐深入人民生活,看到人民的痛苦,也看到统治阶级的罪恶,从而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等现实主义杰作。杜甫也曾有这样的诗句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又如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等,这些诗句无一不反映出杜甫身上那种渴望济世扬名,渴望建功立业的雄怀大志,但是杜甫的这种理想和抱负建立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忧患意识之上的。十年困守的结果,使杜甫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这才确定了杜甫此后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的方向。

  从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是杜甫生活的第三期,陷贼与为官时期。这是安史之乱最剧烈的时期,国家岌岌可危,人民灾难惨重,诗人也历尽艰险。安史之乱是带有民族矛盾性质的,当时进行的战争乃是有关国家存亡的自卫战争。因此杜甫对待战争的态度也就和以前不同,不是反对,而是积极号召。他哀悼那为国牺牲的四万义军,他告诫文武官吏要戮力扫搀枪,他一方面大力揭露兵役的黑暗,同情人民;一方面还是勉励人民参战。由于深入人民生活,并投入实际斗争,这就使他写出了《悲陈陶》、《哀江头》、《春望》、《羌村》、《北征》、《洗兵马》和三吏、三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爱国精神的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如他的诗歌《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在这首诗歌当中,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通过远眺,想到了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社会状况,从而凭依窗轩,胸怀家园,不禁涕泪交流。又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而在这首诗中,由于听到朝廷收复失地的消息而惊喜若狂。这两首诗都是杜甫流落漂泊之时所作。由于安史之乱,社会显得一片狼藉,所以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社会归于安定。因此当他想到国家遭殃,战火不熄,生灵涂炭的时候就流泪不止,而当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于是又喜极而泣,不能自抑。可见,杜甫的忧来自于国家,喜亦是来自于国家,这就是儒家知识分子身上所具有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759年七月,杜甫弃官于这年年底到达成都,在成都西郊盖了一所草堂,开始他最后一期漂泊西南的生活。在漂泊的十一年中,他经常过着生涯似众人的日子。他爱和劳动人民往来,而憎厌官僚,所以说:不爱入州府,畏人嫌我真。及乎归茅宇,旁舍未曾嗔。杜甫的生活仍然很苦,在他逝世的那一年,还因为避臧介之乱而挨了五天饿。可贵的是,他在生活上不论怎样苦,也不论漂泊到什么地方,他总是在关怀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同时也从不曾忘记或放松自己的创作,在漂泊的十一年间,他写了一千多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遭田父泥饮》、《诸将》、《秋兴》、《岁晏行》等都是这时期最优秀的作品。和前期不同的,是带有更多的抒情性质,形式也更多样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创造性地赋予七言律诗以重大的政治和社会内容。

  杜甫在四川漂泊了八、九年,在湖北、湖南漂泊了两三年,770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是他对国家和人民最后的怀念。

猜你喜欢

最新评论

风水资讯